治疗方法:
西医治疗:
采用抗生素、抗病毒、吸氧(必要时)、吸痰(必要时)、平喘(气动雾化),严重者加用氨茶碱3 mg/( kg·天)平喘、降温等综合治疗。
中医治疗:
基本方:炙麻黄6 g,板蓝根10 g,橘红10 g,枇杷叶12 g,桑白皮12 g,地龙10 g,杏仁10 g,甘草6 g。
辨证加减:风热犯肺加金银花15 g、连翘15 g、薄荷(后下)6 g;风寒袭肺加桂枝6 g、荆芥6 g;痰热甚加生石膏(先煎)15 g、葶苈子6 g;便秘加生大黄(后下)3 g。
用法:2日1剂,水煎分6次服,每日3次。
以上治疗7日为1个疗程。
毛细支气管炎属中医学喘证、哮证范畴。由于外邪侵袭,内蕴于肺,肺气壅阻,宣降失司所致。毛细支气管炎为婴幼儿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,因该年龄段支气管的解剖学特点,当发生炎症时管壁水肿,黏液分泌,加之管壁内充满脱落上皮细胞、白细胞、巨噬细胞碎屑及纤维蛋白形成的渗出物,造成细支气管腔部分阻塞,临床表现以喘憋、咳嗽为特征,是儿科常见急症,故多称之为喘憋性肺炎。
若不及时控制病情,可导致呼吸衰竭、心力衰竭,甚至危及生命。毛细支气管炎的病因多由病毒感染引起,以呼吸道合胞病毒最常见,其他有副流感病毒、腺病毒、流感病毒等,少数人由肺炎支原体引起。由于婴幼儿免疫功能低下,大部分合并细菌感染。
国外学者提出支气管炎治疗分3个方面:病原学治疗(抗病毒药物);症状缓解治疗(支气管扩张剂);抗炎治疗(糖皮质激素)。西医治疗以症状缓解治疗和抗炎治疗为主,病原学治疗尚无特效的药物,加用中药治疗可从3个方面进行全面治疗,特别是中药对病原学的治疗优于西药。
中药方中麻黄宣肺平喘;杏仁止咳平喘;枇杷叶、桑白皮泻肺平喘,降气祛痰;橘红、甘草止咳化痰;地龙平喘;板蓝根清热解毒。诸药合用,可宣肺平喘,降气化痰,从而有效地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,缩短疗程。故中西医结合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取得很好疗效,值得临床推广应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