治疗方法:
患儿采用常规西医治疗,包括吸氧吸痰、抗感染、静脉补液、纠酸、解痉平喘、镇静等综合治疗。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三子养亲汤为基础方,根据寒热虚实适当化裁。外感风寒者,合用射干麻黄汤加减;风热闭肺者,合用麻杏石甘汤加减;痰浊郁闭者,合二陈汤加减。将每剂中药煎至80~100 mL,对能服汤药的患儿,可分多次口服,每次喂服的量不宜过多,每日1剂。对不能口服的患儿可采用灌肠的方式,每次灌30 mL左右,3次/天。3 天为1个疗程。
毛细支气管炎在我国北方多发生于冬季和初春,呼吸道合胞病毒是常见的病原,常在上呼吸道感染后2~3天出现,咳与喘憋同时发生是本病的特点。
中医认为肺为娇脏,外合皮毛,内为五脏华盖。一旦感受外邪,肺失宣降,则出现咳喘,肺之肃降功能失常为主者,患儿表现以喘为主,或咳喘并见。治宜宣肺定喘。三子养亲汤方出《韩氏医通》,能化痰降逆定喘,原治老人痰壅气滞。全方由莱菔子、紫苏子、白芥子组成,即“三子”。
方中白芥子温肺利气,畅膈消痰;紫苏子降气化痰,止咳平喘;莱菔子消食除胀,化痰止咳,降气平喘。大凡脾虚运化失常之人,常会导致饮食停滞,积湿成痰,痰壅气阻则气滞不行,气滞则肺气不得肃降,于是出现咳嗽、喘逆。小儿脾常不足,感受外邪,影响脾胃运化功能,常出现食滞、痰壅、气逆。故三子养亲汤加减用于小儿咳喘,颇为合拍。但药力不足,需要加味。外感风寒者合用射干麻黄汤加减以宣肺止咳,降气化痰平喘;风热闭肺者,合用麻杏石甘汤加减以宣肺泄热,化痰降逆平喘。